《韓非子》一書計二十卷、五十五篇(部分或為後學所著),書中合法、術、勢三派,明賞罰,厲刑名,取道家虛靜無為之說以自輔。《韓非子》的作者韓非,乃生於戰國時代的韓國公子,一生鑽研刑名法術之學。... 更多
ZF 國家文史叢書
中國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一, 大量的出土文物,紀錄著遠古人類生活的步履軌跡, 更新世人對史前史和上古史的傳統認識; 一個個古史故事,講述著先民胼手胝足的艱辛歷程, 希冀人們讀古思今,... 更多
在世時享有遐邇盛名的李漁,一般專研戲曲的學者,大多只知他的〔笠翁十種曲〕,頂多再納入他的戲曲理論。但這本書,讓你看到李漁除了在戲曲劇本和舞台表演方面,有獨到的見解之外,他還有詩、詞、散文、小說... 更多
司馬遷著《史記》,上自黃帝,下迄漢武帝,縱橫歷史數千年,援筆著成洋洋灑灑一百三十篇。其取材或採摭古籍,或依據自身見聞,將史料經過鎔鑄,於史學、文學都有極高的價值。本書精選《史記》中的著名故事,... 更多
《史記》一書為太史公司馬遷「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」的皇皇鉅著,不僅開正史之首,且更為文學史上可藏諸名山之瑰寶。然今之讀者,徒震其名,欽其寶而莫名其器。 本書即為引領讀者踏入《史記... 更多
哲學這門學科,一向給人艱澀難懂的印象,這使得多數學子聞「哲」色變,鮮少願意花時間研讀哲學書籍。但是,看了威爾‧都蘭耗費大量心力撰寫的這本哲學著作,... 更多
文明的演進過程是艱辛的,就如同黎明的曙光到來前必歷經黑暗一樣。人類由原始野蠻進化為擁有高度智慧的萬物之靈,其間為適應不斷變遷的環境,不得不致力於尋找生存之道,於是文明的曙光漸現,... 更多
明清兩代,乃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鼎盛時期。 大致說來,明代批評界或倡復古,或重格調,或揚性靈,或主典厚深峭, 而對俗文學之重視亦萌芽於晚明。本書闢為上編,而以「由復古到浪漫」為主題,... 更多
「詞」在清代號稱中興,詞史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, 身為常州詞派大家譚獻的入門弟子, 本書作者徐珂以其豐富學養、深刻識見, 精選中國歷代名詞鉅篇,審慎參酌前賢評語, 編成此一《中國歷代詞選集評... 更多
本書主要選錄的劇本為元雜劇十種,其中有關漢卿《單刀會》、《竇娥冤》、《蝴蝶夢》三種,馬致遠《漢宮秋》、《薦福碑》二種,白樸《牆頭馬上》、康進之《李逵負荊》、鄭光祖《倩女離魂》、無名氏《... 更多
藏民族的喪葬禮俗折射出其精神特徵與風貌:天葬期盼「以身飼鷹」,回報大自然恩澤,保護環境、不拖累後人、不使肉體成為負擔,是個人為群體利益奉獻的犧牲精神。雪域葬俗亦反映出一種階級取向:... 更多
在這個世界上,你相信「靈魂」的存在嗎?人類不能片刻不呼吸,但有誰看到空氣?對著山頭大喊能傳來回音,不過有誰見過聲音?無法親眼目睹的事,它就一定不存在嗎?本書作者因緣際會結識李金蘭、... 更多
歌仔又叫唸歌,屬於臺灣閩南語說唱文學;它的說唱底本通稱「歌仔冊」或「歌仔簿」。歌仔的內容與人民的生活相當貼近,在農業社會可以說是庶民百姓的精神食糧。近些年來,由於社會型態改變,新興娛樂媒體崛起... 更多
中國的飲茶史,由最初的原始藥飲開始,發展至唐宋時期,出現了盛況空前的景象:茶樓、茶館的設立如雨後春筍,使喫茶普及化;鬥茶的興起,奠立優劣評比標準,使茶葉精緻化;文人雅士發起茶宴,品茗賦詩、... 更多
頁面
